中国乳业 ›› 2023, Vol. 0 ›› Issue (7): 76-82.doi: 10.12377/1671-4393.23.07.15
董飞1, 徐伟1,2, 李纯锦3, 姜兴刚4, 杨茂全5, 马志愤1,6,*
DONG Fei1, XU Wei1,2, LI Chunjin3, JIANG Xinggang4, YANG Maoquan5, MA Zhifen1,6,*
摘要: [目的]分析2018—2022年23 个省份381 个规模奶牛场成母牛乳房炎发病事件,主要影响乳房炎的可能因素:发病月份、发病乳区位置和个数、发病次数、产后天数、胎次、严重程度等。[方法]每头牛同一胎次内不同产后天数多次发病记为多次。发病次数统计根据所有牛只乳房炎事件进行计数求和,不同因素下各水平占比根据各水平乳房炎计数小计占该因素下所有水平乳房炎计数总和。[结果](1)7—9月乳房炎发病次数占比较高。(2)单一乳区感染乳房炎的可能性最大,左前乳区累计发病最多,占比27.7%;其次是右前乳区,占比25.3%。(3)产后14 天内乳房炎发病次数最多,占比10.6%;产后0~105天乳房炎发病次数占比43.2%。(4)奶牛第1次发病后,26.6%牛只会再次发生乳房炎(即复发率超过25%),而第3次发病占第2次的37.1%。乳房炎发病次数超过5 次及以上时,奶牛乳房炎复发率超过50%。(5)乳房炎治愈天数多集中在0~6天(占比48.9%)和7~13天(占比31.5%)。[结论]为减少奶牛乳房炎频发,需做好7—9月防控,加强产后2周内乳房护理和产后105 天内乳房炎揭发工作,挤奶期间给予前乳区更多观察和护理,及时淘汰乳房炎频发的牛只。
[1] 储明星,石万海,邝霞,等. 浅谈奶牛乳房炎[J]. 中国奶牛,2001(3):2. [2] 董晓霞,马志愤,陆永强,等,中国规模化奶牛场关键生产性能现状(2022版)[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 [3] 何生虎,吴顺祥,晁向阳.奶牛疾病学[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4] 罗金印,郁杰,李宏胜,等.我国部分地区个体奶牛场乳房炎发病率的调查研究[J].中国牛业科学,2009,35(5):70-73. [5] 张佳兰,昝林森,方平.不同因素对荷斯坦牛体细胞评分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4):60-62. [6] Naghshineh S,Rafat S A,Shoja J,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subclinical mastitis in Iranian Holstein cows[J].Iranian Journal of Applied Animal Science,2015,5(3):569-574. [7] 陈春艳. 奶牛乳房炎防控经验总结[J].中国动物保健,2022,24(5):89-90. [8] 孙艳,周国燕,伍天碧,等.我国奶牛乳房炎近期研究进展[J].中国乳业,2022(4):43-51. [9] 刘冬.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22,87(3):112-113. [10] 李宏胜,郁杰,罗金印,等.奶牛乳房炎研究进展[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学术研讨会,2009. |
[1] | 米腾腾, 丁玉林, 王金玲. 一例奶牛曲霉菌病的诊断[J]. 中国乳业, 2023, 0(7): 3-6. |
[2] | 张红梅, 袁溶英, 王峰, 薛海龙, 姬阳. 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J]. 中国乳业, 2023, 0(7): 14-17. |
[3] | 申茂欣, 刘兆霞, 杨香芳, 刘召明, 魏嘉, 王翠菊. 中草药提取物对奶牛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J]. 中国乳业, 2023, 0(7): 18-23. |
[4] | 李培培, 王建华, 刘锡武, 李德文. 青岛市奶牛养殖智能化技术和装备应用分析[J]. 中国乳业, 2023, 0(7): 51-56. |
[5] | 李志才, 姜竹会, 齐文娟. 奶牛养殖碳减排与粪污资源利用技术措施[J]. 中国乳业, 2023, 0(7): 70-75. |
[6] | 黄亨良. 奶牛乳房炎相关天然免疫基因的探索分析[J]. 中国乳业, 2023, 0(7): 83-88. |
[7] | 郭朝刚.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以甘肃天水为例[J]. 中国乳业, 2023, 0(7): 89-93. |
[8] | 史文辉, 段丽琴. 《奶牛健康与牧场管理》实践课程改革研究[J]. 中国乳业, 2023, 0(6): 18-22. |
[9] | 李志才, 姜竹会, 齐文娟. 奶牛场节水减排技改措施与粪污无害化处理方法[J]. 中国乳业, 2023, 0(6): 30-35. |
[10] | 牟湘钰, 郭勇庆. 能量负平衡对围产期奶牛的影响及调控措施[J]. 中国乳业, 2023, 0(6): 36-43. |
[11] | 房志远. 复方中药对奶牛回乳效果的影响[J]. 中国乳业, 2023, 0(6): 44-48. |
[12] | 王斌, 白庆玲. 奶牛酮病影响因素及与产后疾病关系研究[J]. 中国乳业, 2023, 0(6): 53-58. |
[13] | 耿孝杰, 夏海晶, 刘琴, 张泉鹏, 周亚平. 奶牛乳头瘤病毒感染的PCR诊断[J]. 中国乳业, 2023, 0(6): 59-62. |
[14] | 代大庆, 杜海峰. 奶牛后药浴液的“鱼”与“熊掌”[J]. 中国乳业, 2023, 0(6): 126-128. |
[15] | 李学军. 亚临床型酮病对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J]. 中国乳业, 2023, 0(5): 37-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