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 ›› 2025, Vol. 0 ›› Issue (3): 71-76.doi: 10.12377/1671-4393.25.03.12
张加稳, 张联琴, 刘羽晏, 左诚, 王蕊, 刁玉华*
ZHANG Jiawen, ZHANG Lianqin, LIU Yuyan, ZUO Cheng, WANG Rui, DIAO Yuhua*
摘要: [目的]以牛乳中的乳清蛋白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杀菌温度(72 ℃/15 s、75 ℃/15 s、80 ℃/15 s、85 ℃/15 s、90 ℃/15 s、95 ℃/15 s)对巴氏杀菌乳中乳铁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含量影响。[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 种乳清蛋白含量变化,结合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嗜冷菌数量评价最适宜热处理工艺。[结果]随杀菌温度升高,乳清蛋白含量和微生物指标数量均逐渐降低,但75 ℃/15 s能使乳铁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等活性成分含量保持相对较高水平,分别为(66.77±0.34)mg/L、(1 679.89±1.95)mg/L、(5 844.96±49.03)mg/L,且菌落总数仅为(104±8.49)CFU/mL,嗜冷菌和大肠菌群均未检出。[结论]杀菌温度对乳清蛋白影响较大,75 ℃/15 s在保证尽可能杀灭细菌污染前提下能保留更多乳清蛋白成分,该试验结果可为巴氏杀菌乳实际生产工艺提供理论指导。
[1] 吕加平,张书文,刘鹭,等.巴氏杀菌奶加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现状[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6,34(1):9-15. [2] 杨姗姗,丁瑞雪,史海粟,等.热处理条件对巴氏杀菌乳风味品质的影响[J].食品科学,2020,41(24):131-136. [3] 陆东林,陈贺,徐敏,等.开展优质乳工程,提升巴氏乳消费[J].新疆畜牧业,2017(6):6-9. [4] 李庆,杨广超.鲜奶产业发展模式、现状与对策研究[J].乳品与人类,2024(1):3-7. [5] 王象欣,张秋梅,魏雪冬,等.不同类型热处理方式对牛乳品质的影响[J].中国乳品工业,2019,47(4):20-23. [6] 田志琴. 乳清蛋白的特性及在乳制品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工业,2022(23):86-88. [7] 王蓓,唐艳斌,张炎,等.牛乳中乳清蛋白质的功能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21,21(9):366-373. [8] Zhao Xuan,Cheng Ming,Zhang Xuexi, et al.The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whey protein from goat milk[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2020,103(2):1289-1302. [9]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2—2022[S]. [10]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4789.38—2016[S].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乳与乳制品中嗜冷菌、需氧芽孢及嗜热需氧芽孢数的测定:NY/T1331—2007[S]. [12] 陈泊韬,卢剑娴.热处理对乳制品加工品质的影响[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1(8):70-75. [13] 雷鸣,胡楠,王远一飞,等.低温储存条件对原料乳嗜冷菌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乳品工业,2019,47(7):14-18. [14] 王建,罗红霞,黄彦芳.耐热菌对牛乳的危害及其控制现状[J].食品工业科技,2011,32(9):458-460. [15] Mario V N,Claudia B,Manuel K,et al.Biodiversity of refrigerated raw milk microbiota and their enzymatic spoilage potenti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15,211:57-65. [16] Glück C,Rentschler E,Krewinkel M,et al.Thermostability of peptidases secreted by microorganisms associated with raw milk[J].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2016,56:186-197.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巴氏杀菌乳:GB 19645—2010[S]. [18] 邹旸. 优质巴氏杀菌乳关键工艺的研究[J].现代食品,2023,29(14):89-92. [19] 王新妍. 巴氏杀菌乳品质影响因素的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20. [20] 潘永胜. 杀菌温度对优质巴氏杀菌乳中热敏感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J].中国乳业,2022(2):70-74. [21] 陈晓弘,张博恒.乳铁蛋白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0,37(1):119-121. [22] 陈美霞. 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牛奶中热敏指标与功能性蛋白变化规律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23] 刘海燕. 液态乳热处理和贮藏对乳蛋白的稳定性及氧化作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 [24] 刘燕珺,王琼,沈易霖,等.巴氏杀菌乳最佳热处理工艺的分析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9):125-128. [25] 陈文亮,苏米亚,贾宏信,等.α-乳白蛋白的功能特性及其在婴儿配方乳粉中的应用[J].乳业科学与技术,2019,42(1):33-38. [26] 盛雪. 巴氏杀菌α-乳白蛋白的免疫调节作用[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9. [27] 李梦凡,陈小红,朱立民,等.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巴氏杀菌乳中乳清蛋白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3,44(24):78-80. [28] 王枭鹏,江虹锐,刘小玲,等.以β-乳球蛋白为载体的复合物的应用进展[J].中国乳品工业,2016,44(3):32-36. [29] 王立枫,马莺,李琳,等.牦牛乳清中α-乳白蛋白与β-乳球蛋白的热聚合反应[J].中国乳品工业,2017,45(8):11-13. [30] Korhonen H,Pihlanto-Leppäla A,Rantamäki P,et al.Impact of processing on bioactive proteins and peptides[J].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1998,9(8/9):307-319. [31] 天津市奶业科技创新协会.食品安全团体标准优质巴氏杀菌乳:T/TDSTIA 004-2019[S]. [32] 杜凯钰. 乳制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J].中国乳业,2024(5):40-43,48. |
[1] | 张婧, 朱孔迪, 刘传铭, 刘长振, 王鹏杰, 黄家强. 一种快速精准检测各种乳品中牛乳铁蛋白含量的广适性ELISA方法[J]. 中国乳业, 2025, 0(3): 91-99. |
[2] | 凌玲, 周雨, 袁媛, 安娜. 酸奶中乙酰磺胺酸钾、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检测方法[J]. 中国乳业, 2024, 0(3): 65-70. |
[3] | 刘羽晏, 刁玉华, 张联琴, 左诚, 王蕊, 张加稳. 2020—2022年昆明市鲜奶吧巴氏杀菌乳中微生物污染现状分析[J]. 中国乳业, 2024, 0(12): 98-103. |
[4] | 曹学思, 何瑛, 杨爱君, 纪坤发, 罗少杰, 林淑仪, 叶绮薇. 凯氏定氮法测定巴氏杀菌乳中蛋白质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J]. 中国乳业, 2024, 0(11): 108-113. |
[5] | 纪坤发, 杨爱君, 何瑛, 杨美丰, 利志锋, 陈锦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含量的方法验证研究[J]. 中国乳业, 2024, 0(11): 120-132. |
[6] | 袁兆丰, 杨秀梅, 王丹, 王青云, 车佳玲. 乳制品中A1 β-酪蛋白、A2 β-酪蛋白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乳业, 2023, 0(3): 80-84. |
[7] | 赵梓棋, 李艳红, 李慧, 卢智华, 张红梅, 齐琦, 毕成名, 王丹慧, 王斌, 白晓玲, 张河霞.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及乳制品中唾液酸含量方法研究[J]. 中国乳业, 2023, 0(11): 91-99. |
[8] | 徐大江, 马占峰, 赵丽娟, 李波. 乳制品中糠氨酸和乳铁蛋白常用检测方法综述[J]. 中国乳业, 2023, 0(1): 52-57. |
[9] | 陈柔含, 韩奕奕, 马颖清, 刘洋, 丰东升. 乳及乳制品中牛乳铁蛋白含量测定方法比较研究[J]. 中国乳业, 2022, 0(9): 95-101. |
[10] | 何瑛, 曹学思, 纪坤发, 杨爱君, 陈欣, 陈春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巴氏杀菌乳中糠氨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J]. 中国乳业, 2022, 0(9): 71-80. |
[11] | 何瑛, 纪坤发, 杨美丰, 杨爱君, 罗少杰, 曹学思.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糠氨酸含量[J]. 中国乳业, 2022, 0(8): 83-89. |
[12] | 刘丽平, 张志立, 杜传来. 热处理对牛初乳理化性质和功能性蛋白的影响[J]. 中国乳业, 2022, 0(8): 77-82. |
[13] | 李媛, 范芳芳, 张敏娟, 张利娟, 康婕. 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粉中维生素D2和D3含量[J]. 中国乳业, 2022, 0(3): 66-70. |
[14] | 黄娟, 黄燕燕. 不同市售低温巴氏杀菌乳的稳定性研究[J]. 中国乳业, 2022, 0(2): 75-80. |
[15] | 付小军, 许应萍, 吴开富, 查永杰. 贮藏温度及时间对巴氏杀菌乳保质期的影响研究[J]. 中国乳业, 2022, 0(12): 82-88. |
Viewed | ||||||||||||||||||||||||||||||||||||||||||||||||||
Full text 9
|
|
|||||||||||||||||||||||||||||||||||||||||||||||||
Abstract 48
|
|
|||||||||||||||||||||||||||||||||||||||||||||||||
Cited |
|
|||||||||||||||||||||||||||||||||||||||||||||||||
Shared | ||||||||||||||||||||||||||||||||||||||||||||||||||
Discuss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