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 ›› 2021, Vol. 0 ›› Issue (5): 69-77.doi: 10.12377/1671-4393.21.05.15
赵瑞, 杨世杰, 杨艳, 段玉娟
ZHAO Rui, YANG Shijie, YANG Yan, DUAN Yujuan
摘要: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三聚氰胺的检测对乳品企业质量控制非常重要,是乳品企业质量控制部门日常工作的重要监测项目。本文对传统的免疫学方法、液相色谱法、质谱法以及较为新颖的近红外线吸收法、拉曼光谱法、传感器、电化学等方法进行了梳理。色谱方法和免疫学方法较为常用,HPLC方法相对于LC-MS/MS或者GC-MS(GC-MS/MS),灵敏度偏低;LC-MS/MS 或GC-MS(GC-MS/MS)的灵敏度较高,但仪器昂贵,检测耗时较长。免疫学检测方法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受限于抗体本身的特异性,以及样品中的干扰成分,免疫学检测产品检测结果不稳定,其中胶体金试纸条使用简便,目前在行业内广泛使用,但经常会遇到假阴性、假阳性的情况;酶联免疫定量结果通常比胶体金产品更为可靠。
[1] 冯建民,吉俊红.中国三聚氰胺生产应用现状及产业技术分析[J].化工科技市场,2006,29(5):11–16. [2] 国家标准局.GB/T22388-2008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3] 魏秀莲,贾涛,王有月,等.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方法研究[J].饲料研究,2012(5):68-70. [4] 王玉英,柴艳兵,张耀广,等.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36(22):148-151. [5] 曹程明,葛宇,王丁林.食品及饲料中三聚氰胺含量及其检测方法探讨[J].食品科学,2009,30(21):454-458. [6] 王浩,杨红梅,郭启雷,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氯霉素、三聚氰胺、甲硝唑和洛硝达唑[J].分析化学,2013,4102:283-287. [7] 朱聪英,应永飞,罗成江,周炜,陈慧华,韦敏珏,林仙军.GC-MS法同时测定生鲜乳中三聚氰胺及其类似物的研究[J].中国饲料,2011,22:27-31. [8] 冼燕萍,郭新东,罗海英,等.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奶粉中三聚氰胺及其同系物[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3507:143-145. [9] 李新燕,王彦,谷雪,等.亲水作用毛细管整体柱的制备及其用于奶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分析[J].色谱,2010,28(3):231-235. [10] 郭启雷,史海良,赵丽,杨红梅,王浩.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测定乳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36(8):77-80. [11] 饶钦雄,童敬,郭平,等.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牛奶和奶粉中残留的三聚氰胺[J].色谱,2008(6):755-758. [12] 李霜,薛强,李莉,等.三聚氰胺ELISA检测试剂盒评价研究[J].食品科技,2014,39(1):317-321. [13] 何田田,薛强,邹明强,等.三聚氰胺快速检测试纸条评价[J].化学试剂,2012,34(12):1057-1059. [14] 辛甜甜,郭松林,王艺磊,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的新进展[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7,53(1):112-118. [15] 赵弟萍,程克文,程琳,等.基于量子点荧光层析试纸条法快速检测三聚氰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0(10):1420-1424. [16] 吕超,秦志强,许静.上转发光层析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7,12(12):1231-1235 [17] 邵科峰,陈昌云,颜妍,等.基于石墨烯-壳聚糖修饰电极的免疫传感器检测三聚氰胺[J].食品科学,2013,34(16):221-225. [18] 王勇,赵新颖,石冬冬,等.小分子靶标的核酸适配体筛选的研究进展[J].色谱,2016,34(4):361-369. [19] 张兴平,王久军,吴亚,等.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在三聚氰胺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分析试验室,2020,39(1):111-115. [20] 邢海波,张素霞,唐意红,等.适配体修饰的纳米金比色法检测牛奶中的三聚氰胺[J].应用技术学报,2017,17(2):151-158. [21] 曲干,张冠男,苏艳,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无标记、无分离检测三聚氰胺[J].分析化学,2014,42(7):1022-1027. [22] 程文宇,管骁,刘静.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液态奶中微量三聚氰胺的可行性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5,31(1):71-74. [23] 罗永丰,吴玲,孔龙,等.一种简单快速检测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电化学方法[J].化学传感器,2013,33(2):38-44. [24] 刘凤玉,杨雪.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三聚氰胺[J].化工学报,2010,61(S1):51-55. |
[1] | 胡定寰, 杨伟民, 方成, 董晓霞. 全球及中国骆驼乳制品的经济与市场分析[J]. 中国乳业, 2021, 0(8): 40-51. |
[2] | 杨祯妮, 王加启, 马广旭, 程广燕. 疫情下乳制品需求旺盛,低温鲜奶市场蓬勃发展[J]. 中国乳业, 2021, 0(7): 13-17. |
[3] | 申炳豪, 阿布都热合曼·卡的尔, 陈茜. 基于区块链的乳制品供应链溯源研究[J]. 中国乳业, 2021, 0(5): 7-13. |
[4] | 任静波, 任丽哲. 食品添加剂在发酵乳制品中的应用[J]. 中国乳业, 2021, 0(4): 85-88. |
[5] | 赵瑞, 马维, 杨艳, 杨世杰. 微波消解法测定乳制品中砷、汞、铅、铬含量的方法研究[J]. 中国乳业, 2021, 0(3): 65-68. |
[6] | 陈增鑫, 潘芸芸, 闫泽文, 王恒.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乳制品检测中的应用[J]. 中国乳业, 2021, 0(3): 69-72. |
[7] | 吴志东, 高安平, 任彩霞, 董利川. 非热杀菌技术在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乳业, 2021, 0(1): 53-54. |
[8] | 谢婷婷, 黄丽, 黄加祥. 产γ-氨基丁酸的乳酸菌在发酵乳制品中的应用现状[J]. 中国乳业, 2021, 0(1): 60-64. |
[9] | 郭泽, 周京, 冀少博, 施睿喆, 张进阳. 奶业振兴视角下河北省奶牛养殖成本收益分析[J]. 中国乳业, 2020, 0(9): 14-16. |
[10] | 冯玲, 李玲, 农皓如, 唐艳, 曾庆坤. 酵素青汁水牛乳酸菌饮料的工艺研究[J]. 中国乳业, 2020, 0(9): 74-77. |
[11] | 胡静, 王猛, 周文利, 沈梦琪, 龄南. 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 中国乳业, 2020, 0(8): 63-66. |
[12] | 董菡, 张倩瑶, 成玉梁, 于航, 谢云飞, 姚卫蓉, 郭亚辉, 钱和. 乳制品抗生素快检试纸条的研究进展[J]. 中国乳业, 2020, 0(8): 67-72. |
[13] | 吴正红. 自动焊技术在乳制品生产过程扫除质量盲区方面的应用[J]. 中国乳业, 2020, 0(8): 77-82. |
[14] | 何智燕, 王蓓蓓. 基于荧光碳点建立乳制品中四环素的快速检测方法[J]. 中国乳业, 2020, 0(8): 83-88. |
[15] | 潘芸芸, 姜竹茂, 艾春梅, 王恒. 富硒乳制品的生产研发进展及前景分析[J]. 中国乳业, 2020, 0(8): 89-9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