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 ›› 2021, Vol. 0 ›› Issue (5): 91-99.doi: 10.12377/1671-4393.21.05.19
郭利亚1,*, 杜兵耀2, 赵广英3, 张养东2, 张伟1, 白跃宇1, 张晓建1
GUO Liya1, DU Bingyao2, ZHAO Guangying3, ZHANG Yangdong2, ZHANG Wei1, BAI Yueyu1, ZHANG Xiaojian1
摘要: 牛奶核心价值在于保障人类健康的功能。牛奶热处理工艺,是乳制品加工技术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牛奶核心价值的实现需要热处理工艺的匹配,热处理工艺不同,所得到的乳制品性质不同。以牛奶为对象,探讨牛奶热处理工艺变化过程,阐述乳蛋白体系的稳定理论,比较热抑菌、巴氏杀菌、高温杀菌、高温灭菌等主要热处理方法,分析巴氏杀菌和高温灭菌热处理工艺二维图,提出基于牛奶核心价值导向的热处理工艺选择原则,以及在该原则下的保障安全底线与降低热损伤的“双保障”体系,揭示科学认识、合理应用牛奶热处理工艺的意义,指导实践技术操作,让牛奶健康功能惠及更多消费者,践行和服务健康中国发展战略。
[1] FOX P F,Uniacke-Lowe T,McSweeney P L H,et al. Dairy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M]. Switzerland: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5. [2] 张书义,顾佳升. 代乳育婴之要旨动物乳汁纵横谈[J]. 中国奶牛,2014(19):24-28. [3] 顾佳升. 谁有能力解救中国人的“奶荒”[J]. 中国乳业,2013(12):22-24. [4] 顾佳升. 我国“奶文化”的演变[J]. 中国乳业,2006(10):33-36. [5] 国家统计局. 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 [6] 王加启. 优质乳是奶业发展的方向[J]. 中国畜牧兽医,2012,39(6):1-5. [7] 王加启,郑楠,李松励,等. 优质乳工程:理论与实践[J]. 中国乳业,2016(10):2-9. [8] 汪慧. 不同热加工处理的生鲜乳与复原乳产品鉴别方法的研究:[硕士论文][D]. 扬州大学,2014. [9] 王加启. 我国奶业出路:实施优质乳工程[J]. 中国奶牛,2015(2):33-34. [10] 顾佳升. 现代牛奶热处理技术发展历程给我们的启示——三论都市型奶业的产品定位[J]. 中国乳业,2004(5):14-17. [11] 顾佳升. 关于巴氏杀菌奶[J]. 乳业科学与技术,2005,27(3):97-99. [12] 张和平,张列兵. 现代乳品工业手册(第二版)[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13] Mortier L,Braekman A,Cartuyvels D,et al.Intrinsic indicators for monitoring heat damage of consumption milk[J]. Biotechnol Agron Soc Environ,2000,4(4):221-225. [14] 王加启, 郑楠, 张养东, 等. 美国优质乳条例(2013版)[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15]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天津市奶业科技创新协会制定高温巴氏杀菌乳团体标准(T/TDSTIA 009-2019)[EB/OL]. http://www.ttbz.org.cn/StandardManage/Detail/32020/, 2019-12-19. [16] 国际乳品联合会中国国家委员会. 英汉乳业术语词汇[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17] 杭锋,郭本恒,任璐,等. 影响超高温灭菌纯牛乳糠氨酸含量的关键点分析及控制[J]. 食品工业科技,2008(11):76-79. [18] 陈美霞. 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牛奶中热敏指标与功能性蛋白变化规律研究:[硕士论文][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19] 韩荣伟,于忠娜,张书义,等. 解读“预巴杀”[J]. 中国乳业,2017(1):66-68. [20] 顾佳升. 欧洲奶业防止液态奶受“热伤害”的控制方法[J]. 中国乳业,2007(3):71-73. [21] 郭利亚,赵广英,武旭芳,等. 牛奶主要热处理工艺对比分析[J]. 中国乳业,2021(04):70-74. [22] 顾佳升,韩荣伟,张书义. 巴氏杀菌工艺是引领我国奶业走出困境的核心技术[J]. 中国奶牛,2016(8):60-65.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关于发布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公告[EB/OL]. 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2001/t20200116_3460124.htm,2020-01-16. [24] 郭利亚,黄锐,杜兵耀,等. 浅议奶的非营养功能——奶与奶制品潜在健康功能的前瞻性研究动态[J].中国乳业,2020(05):2-16. [25] 农业部奶类项目办公室. 奶业纵横[M],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农业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EB/OL]. http://www.moa.gov.cn/xw/zwdt/201701/t20170109_5427372.htm,2017-01-09. [27] 郭利亚,李竞前,王玉庭,等. 高质量发展条件下我国奶业发展的主要特征[J]. 中国奶牛,2019(11):61-64. [28] 中国政府网. 健康中国行动方案(2019—2030年)[EB/OL]. http://www.nhc.gov.cn/guihuaxxs/s3585u/201907/e9275fb95d5b4295be8308415d4cd1b2.shtml,2019-07-15. |
[1] | 李欣, 童津津, 熊本海, 蒋林树. 饲粮组成对牛乳中乳蛋白及乳脂肪合成与调控机理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乳业, 2021, 0(9): 67-73. |
[2] | 逄世龙, 司海锋, 侯杰, 张文晔, 逄国梁. 奶牛瘤胃发酵性能与产奶量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乳业, 2021, 0(9): 74-78. |
[3] | 梁春明, 许栋, 邵伟. 2019—2020年新疆奶业监测分析报告[J]. 中国乳业, 2021, 0(9): 46-51. |
[4] | 胡定寰, 杨伟民, 方成, 董晓霞. 全球及中国骆驼乳制品的经济与市场分析[J]. 中国乳业, 2021, 0(8): 40-51. |
[5] | 高瑞军. 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与预防[J]. 中国乳业, 2021, 0(8): 76-79. |
[6] | 杨爱君, 罗少杰, 曹学思, 纪坤发, 童骏. 碱水解法测定乳脂肪方法的改良应用[J]. 中国乳业, 2021, 0(7): 72-76. |
[7] | 马维, 宋波, 陈文静, 柴雪娇, 杨琴芬. 浅析发酵乳霉菌零星污染来源及控制方法[J]. 中国乳业, 2021, 0(7): 87-90. |
[8] | 吴舒敏, 林木娣. 牛乳中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法不确定度的评定[J]. 中国乳业, 2021, 0(7): 98-101. |
[9] | 陈忱. 各阶段母乳中维生素A含量测定与比较[J]. 中国乳业, 2021, 0(5): 100-104. |
[10] | 王萍. 奶牛不孕症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方法[J]. 中国乳业, 2021, 0(4): 47-50. |
[11] | 施春美, 角根琴, 陈中秀. 洱源县奶牛产后代谢病调查与原因分析[J]. 中国乳业, 2021, 0(2): 38-40. |
[12] | 赵孟孟, 江吉山.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制与预防措施[J]. 中国乳业, 2021, 0(2): 55-56. |
[13] | 郭利亚, 杨永, 赵广英, 张养东. 基于优质乳的“哑铃型”现代奶业生产结构分析[J]. 中国乳业, 2020, 0(8): 10-12. |
[14] | 陈继国. 智慧管理系统在牧场的应用[J]. 中国乳业, 2020, 0(8): 57-59. |
[15] | 刘彩娟, 任亮, 王永信, 胡格吉勒, 付文国, 高满慧. 初生犊牛屈腱挛缩的原因分析及防治[J]. 中国乳业, 2020, 0(6): 19-21. |
|